《黑暗巨塔》是非常棒的一本金融史作品。這本書講述了德意志銀行從80年代時極端保守的銀行,跨足倫敦、紐約,並逐漸成為華爾街最有力、且衍生性金融商品最多的投資銀行之一的故事。
本書並沒有要跟讀者解釋太多衍生性金融商品相關知識、也沒有要分析這些衍生性金融商品到底有多高的風險。我們能從本書讀到的是一群追求高風險的美國人,如何在德意志銀行的保守文化中運用手段攫取利益以及權力。我們讀到的是人性。因此,即使你完全不懂金融業、不懂銀行借貸款項是什麼,一樣可以從本書中得到相當大的樂趣。
我思考很久,到底該怎樣寫這本書的書評。因為這本書的資料量太大了,可以從很多角度去談。例如,官方書摘就強調德意志銀行跟納粹之間的關係、同時也花了不少篇幅描述其與川普的關係。這是相當具有道德指控的意味。或者,我們也可以從跨國企業面臨在新市場的挑戰來看,例如組織文化的改變、企業併購的評估以及策略目標的設定。
我更感興趣的是人,德意志銀行在進入華爾街之後,一口氣引入這麼多風險愛好者,這些人聰明而貪婪,野心勃勃。根據書中描寫,我認為就是一群反社會人格與自戀性人格。這些人根本不在乎社會道德底線,他們只在乎自身的權力與財富;或者他們拼命想宣揚自身功績,謀取虛名。本書描述到最有趣的人無非是決定借錢給川普的其中一位銀行家,他有腦傷──真正的腦傷!而德意志銀行不僅錄用這人,還讓他主導了這筆三億美金的貸款案。
死亡、性、藥物成癮是不斷跟隨財富而出現的主題,特別是死亡。影響德意志銀行最大的兩位美國人,一個死於私人飛機撞山的空難,另一位則自殺了。蓋棺能論定嗎?已這些人而言,恐怕尚且無法。
從這個角度來看,本書給予讀者最大的洞見可能是:當我們面對擁有龐大權力與財富的人的時候,我們真的還能看見這個人的本質嗎?這些人對於組織、社會、甚至國家的影響甚大,但這些人真的值得尊敬嗎?這些人顯然都很「獨特」,在某些情境下確實也發揮出強大的功能,但長期而言,他們對世界帶來的影響,可能是毒,可能是害,可能是巨大的人禍。
德意志銀行的故事仍在繼續。我們仍持續可以看到德意志銀行手上的高風險資產如何侵蝕著世界。這座巨塔會就這麼繼續這樣下去或者有天頹圮倒塌嗎?本書並沒有給我們答案。可以肯定的是,一個月後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肯定對德銀有很大影響。假設川普輸掉大選,那些跟川普相關的爛帳,恐怕下場不會太好;同時,過度劇烈的變化也可能讓風險承受能力偏低的德銀面臨衝擊。
故事仍在書寫。
如果你對金融市場或者金融史有興趣,相當推薦花點時間消化這本書的內容。
堡壘文化